零度 发表于 2012-3-4 18:49:15

【雷锋榜样的工具时效】 政权越是标榜什么越是缺失什么

 三月,又是学雷锋的好日子。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耳熟能详,成为少年时代的主打曲。

  一晃几十年,雷锋的精神雷锋的思想雷锋的品德雷锋的斗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摔倒的路人不敢扶,撞倒的人同样也不敢扶,舆论发出叩问,是雷锋精神的缺失?还是道德基石的溃败?还是根本性的扶不起救不起?痛心疾首时,雷锋这一高大而光辉的形象呈现在媒体面前。

  30年了,雷锋一直远离我们的视线,今天终于再次看到了雷锋重新站了起来。

  无独有偶,新浪微博网友孙钥洋发出了这样一篇微博“专职为雷锋拍照片的宣传干事张峻回忆说,沈阳军区为了塑造这个典型,专门为雷锋成立了拍摄小组和日记指导小组。两年多时间里,拍摄照片300多张,平均每三天一张。这就是“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只留照片和日记”的真实内情。而真相被大量揭穿,却是民众在最近几年获得有限的网络自由之后。”

  也就是说,曾经号召全国学习的人物,只不过是一个刻意塑造的形象而已,他所谓的好事,也是专人摆拍的结果。一切所谓的好人好事,只是一场精心导演的闹剧,只是一个时代所需要的产物?这种前提之下,不存在的真实精神,成为晃点和忽悠百姓的手段,缘何能得让人得到共识?才有在30年的时间里被尘封。

  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危救困、见义勇为,历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美好传统,而生活里也不乏这种精神的存在,诸如那位叫白芳礼的老人,在他93岁的时候依然将最后的500元捐献给学校,但是感动中国的人物中没有他的身影出现;在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竞相捐款,那些在捐款名单上从来不曾出现他们名字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中国人。他们的行动与善举,不要经过人的摆拍,也不要经过人的导演,而是在于内心共有的良知与善意。

  一个时代人物的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行为,他的感动之处在于发自内心的真诚,无需经过媒介的传播与宣传才有那种高贵品德精神的迸发与表现,如果真是如此是不是每天都要蹲守在大街的一角,在看见有人跌倒摔倒的时候,还得考虑是否有提着相机的记者为自己宣传?而后在决定做与不做?在向捐款箱中捐进爱心款的一刻,是否也要看到有媒体的聚焦镜头,才表现出凛然大义的爱、深切的同情?这样的行为不是真善也不是真爱,而是一种虚伪一种假情。

  当舆论与媒体都在感叹这些年来的道德滑坡,都在感叹这个时代急需要鲜活的人物榜样来拯救世风日下的风气,于是被远离30个年头的雷锋重新提起的时候,似乎为拯救道德的滑坡又找到了起点。只是神话了的雷锋,在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逐渐地被剥离真实的面纱之后,他的高大与伟岸是否依然洋溢着动人的光芒?我们一直信奉做人的诚实和善良、守信与正义,但这一些只不过是被装点的形象,只是虚构出来的美好事物的时候,雷锋的光芒已经失去了感动人心的魅力。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真善美,一直是我们这个时代和人性所需要持有的品质与德行,但是实事求是又是这个社会道德的基石所在,那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缘何要求我们去追寻雷锋这个影子?本身他的行为只是刻意摆拍的结果,在实事求是的真理面前永远抬不起头来。固然雷锋曾经被宣传的那些事迹,是这个时代所或缺的,也是人与人之间所需要呈现的品德,但是这种美德的传承与发扬,绝不需要一个假大空的人物来标榜。

  这个时代道德的滑坡,该谁从做起由谁做起,由谁来倡导由谁来发扬,这才是最急需解决的。如果这个问题还不能做到根本性的解决,用所谓的精神来成就这个社会的风尚,依然为时过早,依然无法打动人心,无法更改这个社会的风气。这个时代不缺乏扶危求困乐善好施者,但需要权力部门的扶植和声援,而不是因人而异,没有雕琢没有摆拍的人性之美才是最美丽的,才是最易让人接受和学习的。

  那么如今在学习雷锋的口号面前,我们该学的是什么?是被塑造出来的事迹内容还是行为?虚假性、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值得提倡吗?虚与假能成为这个社会的典范吗?在我们的社会里,平凡人所做构筑的美丽,千言万语也道不尽。那么社会道德的滑坡,谁由谁做起?由谁来成为支撑诚信失落的支柱,这才是真正的共识!

  在真相面前,所有的被粉饰的美好事物,总会在轻易地剥离,最终剩下的不过是一地的悲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雷锋榜样的工具时效】 政权越是标榜什么越是缺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