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7 回复 0

[国内新闻] 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

<
发表于 2012-10-13 17:48:16|来自:广东深圳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查看更多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937年,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几经辗转来到中国陕北。通过他的书稿和影像,整个世界知道了中国红军的存在。这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记载着人民军队最早的对外开放。  70多年过去了,昔日那支黄土高原上士气高昂但装备落后的军队已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并日益以自信开放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近年来,中国军队不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通过高层互访、邀请军事观察员观摩演习、举行中外军队联演联训、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海军舰艇互访等活动,主动向外界展示自己,增加军事透明度。
  即使如此,外部世界对中国军队的情况仍然十分好奇——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军队正在发生怎样深刻的变革?中国军队各军兵种的配置和发展达到了怎样一种水平?在致力于现代化的同时,中国军队怎样保持自己的传统与本色?来到中国的很多外军军官经常向我们索要相关资料或者图书,但我们能提供的图书和资料却十分有限。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本月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国防部新闻事务局与五洲传播出版社联手推出了一套面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的大型军事丛书——“中国军队”系列丛书的英文版。由来自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各军种指挥学院等多家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们撰写的这套丛书,试图沿着中国军队的成长脉络,关注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故事以及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从多个视角生动、真实地展现人民解放军的整体面貌。有人说,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一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军队,在国际交往中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中国军队”系列丛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对这一论断的生动注脚。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缺乏多语种的、全面介绍中国军队情况的读物,一些零星的图册和临时的宣传品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军队的真实状况。这套丛书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包括中国军队各军兵种的介绍、中国军队对外交流情况、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和遂行多样化任务情况等等,基本囊括了有关中国军队的“常识”。而这些“常识”在海外却长期被忽视甚至误读。诚然,要消除西方世界的偏见带来的影响,不是一时一事之功,但这种基础性的建设十分必要,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的远虑之举。
  在这套丛书的策划中,编写者投入大量精力致力于传播方式的“创新”。一是语种丰富,不仅有目前的中文、英文版本,而且还将以联合国其他四种工作语言出版,这为扩大受众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是介质多样,有图书、电子书、音像制品,可以适合不同人群在不同情境中的需求,也符合现代受众的习惯和喜好,这对提高传播效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是受众更广泛,读者不再限于军方人员,而是面向普通人群,虽然具有较强的军事专业特色,但是不了解中国军队的普通读者通过阅读这套丛书,也能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从中整合出相关的价值取向。四是内容国际化,在文图编排和叙述模式上更加贴近国外受众的喜爱,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故事性。目前,国内对中国军队的学术研究较为丰富且深入,但是如何突破跨国文化障碍和国情差异,向不同国家的普通民众传递我们的理念,这套丛书做了大胆有益的探索。
  应当说,编撰这么一套丛书是有一定难度的:既要论述到位,又不能越位;既要有知识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有普及性……要全部达到上述要求是不容易的。应该说,这套书对于军事专家来讲,内容还是比较通俗浅显的,但是对于大多数读者特别是国外读者来说,这套书既可以放在案头当作工具书来参阅,又可以随身携带阅读,给人以知识的馈赠和精神的启迪。就像丛书作者之一卢小萍所言,“即便读者没有当过兵,对战争不甚了解,通过阅读这套丛书,都能身临其境,读懂、看懂中国军队及其发展的基本脉络。”
  希望这套丛书能够以更多的语言版本,在全世界更广泛的范围内出版发行,向国际社会呈现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形象。
没有设置签名的默认显示以下内容: 全站功能彻底改头换面,深入研究将让您感受便捷,熟悉后定会让您振憾!
在我的钱包中绑定微信号即可提现至微信钱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