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清代总督]勤于政事,任劳任怨
勤于政事,任劳任怨http://pic.qnpic.com:83/r.jsp?fn=//xyxsj/share/2010/12/18/01300000339824123935502939535.jpg道光帝赐题“印心石屋”
陶澍为政的座右铭是:“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勤于政事,身体力行,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是陶澍吏治的基本原则。任职吏部时,“案牍如鳞,亦以一手治之,未尝假之书吏。”在川东,他一反官场因循疲软的拖踏作风,雷厉风行,“有诉立讯,剖决如流”,所有诉讼积案,都得到妥当的处理。在安徽清理钱粮,“日夜栗栗,伏案勾稽,如老诸生目耕之不遑也。”任考官评阅试卷,每卷阅读三篇,才动笔写评语,作结论,不致使优卷落榜。陶澍位至封疆后,手下幕僚、书役成群,仍然坚持自已动手,事必躬亲。魏源称其“手不释卷,奏议下笔千言,无能代具草者。”“洪音环辩,上下古今,往复曲折,无不达之意。接见寮属,自辰至午,指麾区处,不遣钜细。”大小兴革,从决策到实施,均亲力亲行,井井有条,水到渠成。
陶澍勤政的一个显著特色,是重调查、重实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他强调只有深入调查实际情况,了解各方利弊,才能求得真理。为政一地,就要了解地方的山川、风土、人物、官师、学校、财赋,才能从实际出发,办好政事。四川总督蒋攸銛说,陶澍每到一地,对地方情形的了解,便透彻无遗;而别的人到一地,总需数月才熟悉地方情形。陶澍主持海运,“宵旦讨论,寝食筹度,徵之属吏,质之滨洋人士,诹之海客畸民,众难解驳,愈推愈审,万举万全。”只有全面周密地把各方面的情况调查清楚,才能制定政策,采取行动,海运的成功才有可能实现。
陶澍勤政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不仅勤于动口,调查了解情况;而且勤于动手、动腿,经常检查督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曾有人记载陶澍检查、验收吴淞江水利工程情况:“屏舆从,徒步视察,不受属吏欺,风霜劳淬弗恤。”亲自以水尺测量坝内外深浅宽窄,凡不符合规定的,予以严诘,立即返工。陶澍主持的水利工程,都经受了洪水的考验,发挥了长期的作用。当时,一般官员验收工程,多是“骑从如云,堤上拥八驹疾驰而去”,丝毫不顾工程质量。
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陶澍和林则徐经过认真的调查、考察,共同提出了以“自铸银币”为中心的改革货币的主张。这能抵制国外货币的侵掠、保障本国货币的稳定,解决当时最大的财政问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善于政事,有胆有识
魏源曾评价陶澍是“骋古今之学,剚繁剧之才”:“为翰林能诗,为御史能言,及备兵川东,摘伏发奸,又为能吏。” “能诗”,指文学才能;“能言”,指有胆有识;“能吏”,指行政能力。陶澍进入官场后,以能员著称,特别善于处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难题。
陶澍善于政事的行政才能,首先是其丰富的学识为之奠定了基础。陶澍自幼以神童著称,聪颖机敏,思维清细,长于记忆,善于理解。陶澍不仅认真学习了四书五经、子史文集等儒家经典和官方文集,而且博览了野史、笔记、方志、族谱、小说等杂书。进入官场后,又在翰林院、国史馆任职,多和文人、学者打交道,学识大进,知识面更加广泛。陶澍极爱学习,家中藏书极多,左宗堂在小淹时曾说:“吾在此最快意者,以第中藏书至富,因得饱读国朝宪章掌故有用之书。”左宗棠在晒书时,偶然发现沙漠寻水之法,后在西北作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一例,说明陶澍藏书广泛、实用;也说明陶澍读书的广泛和知识的丰富。
陶澍善于政事的行政才能,其次是其丰富的经历为之奠定了基础。陶澍入仕后,任京官十年以上,接触了清王朝中央ZF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考试、教育各个部门;外任时,又去过四川、山西、安徽、江苏以及路过许多省份。从所担任的职务来说,从中央部门的编修、御史、考官、给事中;到地方的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阅历的丰富,不仅积累了经验,特别增长了行政能力,既能在复杂情况下处理各种难题,又提高了综合全局的指挥决策能力。
陶澍善于政事的突出表现,在于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即他所说的“正本清源”、“提纲挈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魏源称其“生平所至兴革,务挈大纲,导大窾。”在盐政问题上,官盐滞销、私枭猖獗、盐课无着,陶澍抓住官盐成本太高这一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强调解决的办法就是“减价敌私”,盐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治理江苏水利,陶澍从全局出发,作了深刻的分析:“天下之水利,莫大于江南,太湖又江南水利之大者也。其泄而注海之道,曰吴淞、曰浏河、曰黄浦。而洞庭东西山支河别港,随地得名者,则有三十六浦。旱潦于是乎备,衣食于是乎生,财赋于是乎出。故江南水利,必先治太湖。治太湖,不惟治其下游之吴淞、浏河、黄浦而已,其支流河港,亦必次第治之,而后小水治,而大水益治。”江苏水利的治理,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次第兴修的。
陶澍善于政事的又一突出表现,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下属官员的积极作用。封建官场,多用人唯亲,相互结党,又官官相护。皇帝也利用官员矛盾,驾驭群臣。如地方大吏总督、巡抚分别向皇帝负责,总是互相猜疑斗法,皇帝也利用其控制封疆大吏。陶澍胸无城府,待人表里如一。从京官开始,就团结了一群官僚,如宣南诗社,就是陶澍与同僚联络感情的一个团体。陶澍任巡抚时,与总督孙玉庭、琦善、蒋攸銛关系友好,并先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任两江总督后,又能和三省巡抚卢坤、程祖洛、林则徐、陈銮、张师诚、邓廷桢、裕泰、钱宝琛等人团结合作。清代两江总督与河运总督因职责和地域的牵扯,一直矛盾颇多,相互指责。陶澍却和前后河运总督张井、麟庆和衷共济,相互支持,为有清一代少见的奇事。陶澍不仅能在错综复杂的封建官场应付自如,而且善于识人、用人。《清史稿》说:陶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风生、俞德渊、姚莹、黄冕诸人之力。”陶澍在政治上的成功,和他善于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基本上重本轻末;陶澍却重商、用商、便商、利商。海运的成功,商人之功非常显著。其他如盐政改革,将官督商运的运销方式,改为商人自由运销;兴治水利亦重视商人,治理白茆河即是官民合资,让商人参与水利建设;赈济灾荒也借助商人,运米灾区;此外,地方营建、振兴文教、建设沙洲等,都重视商人的作用,注意发挥商人的力量。
此外,陶澍为官,始终坚持一个“廉”字。他任两江总督后,两淮盐政衙门照例每年支付“赏需银”二万两,陶澍却不受馈赠,并明令裁革。陶澍兼任两淮盐政后,每年养廉五千两,陶澍又认为总督的养廉“已极优厚”,而将盐政养廉上缴国库。当时的官场,“廉者有所择而受之,不廉者百方罗致。”陶澍不仅不“百方罗致”,也不“择而受之”;而且连兼职的工资和合法的收入也辞而不受。陶澍轻钱财、秉廉洁使他免受反对派弹劾攻诘,亦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陶澍[清代总督] - 评价
陶澍评传清代两江总督林则徐曾作一联挽陶公,对陶澍作了这样的评价: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陶澍[清代总督] - 评价
陶澍评传清代两江总督林则徐曾作一联挽陶公,对陶澍作了这样的评价: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页:
[1]